6月3日,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和復旦大學,聯合發佈了全新升級、AI 驅動的氣象預報大模型——伏羲2.0。
與之前的模型相比,伏羲2.0 的預測準確性更高,預測速度僅為傳統數值模式的1/1000,同時成本更低,可預測的時間更長。
預計在它的幫助下,中國的早期預警、風險管理,和災害防禦能力,將得到顯著提升。
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院長漆遠表示「氣候變化導致極端天氣頻發,因此天氣預報急需改進。伏羲2.0 可以提供更準確和及時的預測,從而減輕極端天氣帶來的災害」
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地球科學負責人李昊強調,伏羲2.0 在極端天氣現象預測方面,取得了重大突破,其準確性超過了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(ECMWF)的短期和中期模型。
去年12月,伏羲1.0首次亮相第28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(COP28),成為中國首個能夠預測未來15到60天預報的次季節大模型。
李昊表示,伏羲2.0 可以實現全國範圍內,1公里高分辨率地面氣象要素預報,同時能夠做到每小時更新一次預測結果——相較于現有模型的10到25公里的分辨率,這是一個巨大的進步。
對於新能源領域,伏羲2.0 能夠提供更準確的風速、輻照和發電預測,優化風電和太陽能發電,改善電網負荷平衡,並減少棄風棄光現象。李昊說「伏羲2.0如同風電場和太陽能電站的智能導航系統」
航空領域可以利用伏羲2.0,對低雲量和總雲量進行預測,同時有助於預測積冰、顛簸、光線明暗不均等現象——這些天氣現象會影響飛行體驗和成本。
上海科學智能研究院,攜手氣象服務、科研組織及行業領軍者等10家機構,共同宣佈成立智能氣象創新生態聯盟。
該聯盟將依託伏羲2.0,深化研究、教育與行業之間的合作,推動智能天氣預報技術邁向新高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