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的總幹事鄧鴻森認為: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,知識產權領域也將迎來新的變革。
在海南召開的博鼇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,鄧鴻森告訴記者「人工智能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和支持人類創新,而不是取代或摧毀人類。」
近年來,在音樂、藝術、攝影和寫作等領域,人工智能侵犯版權的訴訟案件大幅增加。
鄧鴻森表示,知識產權體系,並不是第一次面對重大技術變革的衝擊。在上世紀90年代,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電子商務的出現,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。
「我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知識產權體系」鄧鴻森說道。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,WIPO與來自193個成員國的代表,定期舉行對話。此外,WIPO還頒佈了兩項政策法規,幫助各國和企業應對這一挑戰。
「我們期待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合作,包括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,從而向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家提供支持,並利用中國的實踐,來幫助其他國家」他說。
1973年,中國政府派出了首批代表團,參加WIPO會議,並於1980年加入WIPO。去年是中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的50周年。
成熟的生態系統
鄧鴻森表示,加入WIPO表明中國將創新和技術視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。「在過去的50年裡,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,表現出了巨大的成長和進步。」
鄧鴻森表示,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申請國,申請內容涉及專利和商標,設計和地理標誌等各個領域。
2023年,中國提交了69610份專利合作條約(PCT)申請,是申請PCT最多的國家。鄧鴻森表示,其中大部分申請來自數字技術領域。去年,中國的電信巨頭華為技術公司,仍然是主要申請者,共有6494份公佈的PCT申請。
「我認為,中國在過去50年裡所取得的成就,包括從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,發展到現在擁有非常成熟的生態系統,並不是巧合或偶然」,而是因為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知識產權」他補充說,WIPO很高興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發展。
在近期深圳和廣州的訪問中,鄧鴻森表示,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,並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研發。與此同時,地方政府還建立了「適宜的生態系統」,以鼓勵創新和創意。
鄧鴻森表示,隨著中國政府追求高質量發展,創新、技術和知識產權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,將變得更加重要。此外,中國還希望利用知識產權,來應對全球性挑戰,例如氣候變化,這有助於實現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