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李梓敬

誰是李梓敬?5 月 21, 2023

「全程高能,輾壓造謠廣播公司」
— 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

簡短介紹:

李梓敬(英語:Dominic Lee Tsz-king,1984年1月22日—),新民黨中央委員,公民力量成員,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,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(新界東北)。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,職業為公司董事。

詳盡介紹:

李梓敬(英語:Dominic Lee Tsz-king,1984年1月22日-),是新民黨中央委員,公民力量成員,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,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(新界東北)。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,職業為公司董事。

李梓敬曾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和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,在美國萊斯大學完成經濟學學士學位,在香港城市大學完成法律博士 (J.D.) 。他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創業,設立網上平台買賣教科書,並在畢業前將企業賣給雷曼兄弟前高層。之後,他再次建立不同的網絡銷售平台,售賣廚具、寵物產品、嬰兒產品等等。在2011年,他加入家族電子零件生意,負責網上銷售和網絡營銷。

政治方面,李梓敬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學習參與政治方面的活動,曾為美國眾議員當見習生並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工作。回到香港後,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,李梓敬在所居住的又一村選區參選,得2277票大比數擊敗對手,當選深水埗區議員。
2020年,李梓敬加入了公民力量和新民黨,報名參選當年原定的立法會選舉,爭取新界東的議席。不過由於疫情的關係,特區政府宣布,將選舉押後一年。2021年8月,在202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,李梓敬參選爭取第三界別基層社團界別的議席,最終成功當選。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,李梓敬參選新界東北,最終以61,245票當選立法會議員。

李梓敬善于運用社交媒體,與市民溝通。2019 區議會連任失敗之後,他有感在選舉期間飽受網上抹黑影響極深。因此,他便聯同一班立志服務社會和市民的建制派年輕人創立KOL100計劃,在YouTube拍片發聲,並取得超過30萬訂閱。作為KOL100計劃的發起人,李梓敬希望通過網絡平台傳播正面信息和觀點,打造一個建制派的聲音陣地。他認為,在2019開始的兩年社會動蕩中,黃媒和網紅佔據了輿論優勢,並對建制派進行了不公正和不客觀的報道和評論。他希望能夠改變這種局面,並讓更多市民了解建制派的理念和工作。

除了拍攝視頻之外,李梓敬也積極參與國際輿論和外交工作。曾代表香港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,並接受外媒,包括BBC《HARDtalk》節目訪問,就香港的情況發表演講和回答問題。他認為,在國際舞台上,西方政客和媒體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,並試圖抹黑中國和香港政府,並推動對中國實施制裁和干預措施。他希望能夠用事實和理性,來反駁這些不實和偏見的言論,並展示一個真實、多元、包容、進步的國家及香港形象。

19/12/2024

美國最高法院同意審理 TikTok 對「強制出售法案」的上訴

TikTok 在挑戰美國政府「強制出售法案」的過程中取得了一個重要進展。最高法院日前同意審理 TikTok 的上訴案,該案件旨在反對要求 TikTok 母公司字節跳動 (ByteDance) 出售其美國業務的法案。這項法案以國家安全為由,聲稱應防止外國對手(如中國政府)利用該應用程式操控美國公民或收集敏感數據。 此前,華盛頓特區聯邦上訴法院已駁回 TikTok 的主張,認為該法案並未違反憲法第一修正案,因為國家安全優先於言論自由的考量。儘管如此,最高法院決定審理此案,並要求雙方針對「《保護美國人免受外國對手控制應用程式法案》是否在本案中違憲」展開辯論。 TikTok 的論點集中於該法律本身的合憲性,而非直接否認政府針對國家安全威脅的指控。然而,這場法律挑戰非常艱難,因為許多關鍵證據因涉及國家機密而未公開,TikTok 無法針對這些指控提供辯護。 該法案要求 TikTok 必須在 2024 年 1 月 19 日之前完成出售,否則將面臨在美國市場下架的風險。TikTok 認為,此舉實質上等同於封禁,因為其技術架構無法在短時間內被分拆或出售。雖然 TikTok 仍有可能通過與美國企業(如 2020 年曾提出收購的 Oracle 和 Walmart)達成交易來避免封禁,但這需要中國政府的批准,而該批准存在不確定性。 此外,雖然當選總統特朗普曾在競選期間表示會「拯救 TikTok」,但他最近對是否能夠阻止該法案的實施表現得不那麼自信。TikTok 的最後一次聽證會定於 2024 年 1 月 10 日舉行,這或將是其避免在美國市場消失的最後機會。
15/09/2023

香港夜繽紛:刺激夜經濟的新策略

有“不夜城”之稱的香港,以往可以說是越夜越熱鬧,但是經過疫情的洗禮之後,讓香港人習慣了晚上少出外。而且通關之後,各口岸越來越方便,北上消費也逐漸變成習慣。難怪香港政府也說要採取一些措施,來刺激當地的夜經濟。除了可以增加內需之外,也可以吸引遊客,有助於香港經濟復蘇。但是究竟政府需要做什麼,才能刺激我們的夜經濟呢?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日前在西九文化區M+博物館的電影院裡,主持了「香港夜繽紛」啟動禮,英文叫做 “Night Vibes Hong Kong”。除了陳茂波之外,參加啟動禮的官員還包括財政司副司長黃偉倫、發展局局長甯漢豪、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、房屋局局長何永賢,以及運輸及物流局局長林世雄等等。而梓敬、邵家輝、張宇人、姚柏良、陳健波、容海恩、鄭泳舜、陸瀚民、梁文廣等立法會議員也有在現場支持。 在活動上,陳茂波司長宣布,將在中秋節前後推出多項夜間活動,橫跨國慶節、萬聖節、聖誕節、新年年初。他說,疫情三年,對香港影響很大,改變了我們的生活習慣,希望通過推動「香港夜繽紛」,讓市民在夜晚有多些選擇,推動夜晚的市道。 陳茂波宣布,會在超過80個商場舉辦英超賽事直播、杭州亞運會直播等活動,還會搞國際搖滾樂節、戶外露營夜,以及電影晚會等等,而商場也會因應延長營業時間。至於特色體驗方面,政府計劃安排給市民用優惠票價的坐開蓬巴士,以及在餐廳推出優惠等等;當局也會提升廟街夜市的氣氛,以及增加步行街的特色。而且,港鐵還會推出“玩夜啲賞你搭”優惠,用已連接了MTR Mobile賬戶的成人八達通,搭乘市區地鐵、輕鐵,或者港鐵巴士每滿五次晚間車程,夜晚10時30之後才出站,就可以獲得一次免費本地車程,希望鼓勵市民在晚上外出消費。 此外,政府還會推出多種文化活動,包括在西九文化區舉辦的“西九夜景”活動,還有在觀塘舉辦的“觀塘夜市”等等。這些活動的目的,就是希望能夠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多的娛樂選擇,同時也能帶動當地的夜經濟發展。 當然,在推動夜經濟方面,政府也需要考慮到一些問題,例如如何保護市民的安全,以及如何確保這些活動不會對當地的環境造成負面影響。對此,政府表示,他們會密切關注這些問題,並且將會與相關部門合作,確保所有的活動都能夠在安全和環保的前提下進行。 總的來說,香港政府希望透過推出「香港夜繽紛」活動,來刺激我們的夜經濟,並且希望能夠為市民和遊客,提供更多的娛樂選擇。這不僅可以帶動經濟的復蘇,也可以為香港的夜生活增添更多的活力。然而,要達到這些目標,政府還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,包括提供更多的支持,以及解決可能出現的問題。
01/09/2023

梓敬再次接受 BBC Hardtalk 訪問後感

去年一月,英國廣播公司(BBC)邀請了我接受他們皇牌政治節目「BBC HARDtalk」訪問。該節目以其尖銳的問題和廣泛的觀眾群聞名,主持人Stephen Sackur也以提問尖銳而著稱。當時我剛當選為香港立法會議員,因此主要被問及有關完善選舉制度的問題。儘管該節目具有明顯的立場,對於我們愛國愛港的觀點並不友善,但由於我有充分的準備,因此並未感到困擾。節目播出後,反響熱烈,甚至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也在微博上分享了相關片段,因此我非常感謝各方的支持。 繼去年一月之後,「BBC HARDtalk」節目再次邀請我接受採訪。本次訪問的主題包括國安處通緝的八名逃犯、23條立法、香港的移民情況,以及中國的經濟狀況等。主持人Stephen Sackur的問題依然帶有偏見和針對性,但由於我做足了準備,因此也毫不畏懼。 在節目一開始,主持人問及為何香港需要實施《國安法》以及更嚴格的23條立法。對此,我指出英國最近也通過了其國安法,其範疇甚至更廣泛,賦予執法部門更多權力。然而,主持人避而不談,僅要求我專注於討論香港。 接著,主持人問到特首對羅冠聰的評價和是否會終身追究其責任。我回應稱,根據普通法,任何嚴重犯罪都會被終身追究,羅冠聰也不例外。如果他是一個負責任的人,應該返回香港接受公平審訊。此外,根據「世界正義工程」2022年的法治指數,香港在140個司法管轄區中排名第22,高於排名26的美國,顯示香港的司法獨立得到了國際認可。 主持人還質疑國安處對被通緝人的家屬進行問話是否屬於「恐嚇」。我立即回應,這絕非事實。在香港的普通法制度下,沒有人會因他人的罪行而負法律責任。只要家屬自己沒有違法,或者無協助其他人的違法,是不需要擔心的。 除了國安法,主持人也試圖貶低中國和香港的現狀。對於香港人移民的問題,我指出實際移民到英國的人數遠低於英國BNO簽證計劃預期的50萬人,並且根據統計處最新年中人口數字,香港的人口已經回升,增加了15.2萬人,當中14萬人是曾經移民海外的。所以事實上,不少移了民的香港人已經開始後悔,正在回流香港。 最後,主持人試圖批評我們的經濟狀況。我則指出,香港今年的GDP預計將增長4至5%,失業率僅為2%,反觀英國的經濟狀況,通脹連續大半年雙位數,失業率接近5%,情況更加不容樂觀。 節目播出後,我再次收到了大量正面反響。羅冠聰在社交媒體上發表了長篇文章冇病呻吟,但對我提出對英國最近都立國安法,英國經濟低迷,香港法治指數高企 (比西班牙美國等地高) ,數字顯示移民港人正在回流等等論點,卻並沒有作任何回應,顯示其心虛。 總而言之,從這次事件中,我們可以看到西方媒體對中國和香港的報導經常帶有偏見。因此,我們需要在各個平台上更加努力地講述中國的正面故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