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李梓敬

誰是李梓敬?5 月 21, 2023

「全程高能,輾壓造謠廣播公司」
— 前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

簡短介紹:

李梓敬(英語:Dominic Lee Tsz-king,1984年1月22日—),新民黨中央委員,公民力量成員,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,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(新界東北)。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,職業為公司董事。

詳盡介紹:

李梓敬(英語:Dominic Lee Tsz-king,1984年1月22日-),是新民黨中央委員,公民力量成員,廣東省廣州市增城區政協,現任香港立法會議員(新界東北)。曾任深水埗區議會又一村民選區議員,職業為公司董事。

李梓敬曾就讀於拔萃男書院和李寶椿聯合世界書院,在美國萊斯大學完成經濟學學士學位,在香港城市大學完成法律博士 (J.D.) 。他在大學時期已經開始創業,設立網上平台買賣教科書,並在畢業前將企業賣給雷曼兄弟前高層。之後,他再次建立不同的網絡銷售平台,售賣廚具、寵物產品、嬰兒產品等等。在2011年,他加入家族電子零件生意,負責網上銷售和網絡營銷。

政治方面,李梓敬在大學時期就開始學習參與政治方面的活動,曾為美國眾議員當見習生並參與美國總統選舉的工作。回到香港後,在2015年香港區議會選舉中,李梓敬在所居住的又一村選區參選,得2277票大比數擊敗對手,當選深水埗區議員。
2020年,李梓敬加入了公民力量和新民黨,報名參選當年原定的立法會選舉,爭取新界東的議席。不過由於疫情的關係,特區政府宣布,將選舉押後一年。2021年8月,在2021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中,李梓敬參選爭取第三界別基層社團界別的議席,最終成功當選。在2021年香港立法會選舉中,李梓敬參選新界東北,最終以61,245票當選立法會議員。

李梓敬善于運用社交媒體,與市民溝通。2019 區議會連任失敗之後,他有感在選舉期間飽受網上抹黑影響極深。因此,他便聯同一班立志服務社會和市民的建制派年輕人創立KOL100計劃,在YouTube拍片發聲,並取得超過30萬訂閱。作為KOL100計劃的發起人,李梓敬希望通過網絡平台傳播正面信息和觀點,打造一個建制派的聲音陣地。他認為,在2019開始的兩年社會動蕩中,黃媒和網紅佔據了輿論優勢,並對建制派進行了不公正和不客觀的報道和評論。他希望能夠改變這種局面,並讓更多市民了解建制派的理念和工作。

除了拍攝視頻之外,李梓敬也積極參與國際輿論和外交工作。曾代表香港參與聯合國人權理事會會議,並接受外媒,包括BBC《HARDtalk》節目訪問,就香港的情況發表演講和回答問題。他認為,在國際舞台上,西方政客和媒體有很強的影響力和話語權,並試圖抹黑中國和香港政府,並推動對中國實施制裁和干預措施。他希望能夠用事實和理性,來反駁這些不實和偏見的言論,並展示一個真實、多元、包容、進步的國家及香港形象。

17/04/2024

為何有些公司有意向AI洩露數據?

不少公司正在猶豫,是否應該擁抱人工智能的到來,原因在於他們擔心 AI 引擎,會將他們的專有數據,洩露給其他公司,尤其是競爭對手。但與此同時,有些公司卻有意將他們的數據,輸入到AI引擎中,將其作為品牌建設的重要一環。那麼,這究竟是一個價值數十億美元的商業機會,還是人工智能發展中的一大缺陷呢? 讓我們從頭開始瞭解。簡單來說,AI引擎有兩個組成部分。第一個是廣泛的內容數據庫,也被稱為大型語言模型(LLM),其中包含AI公司能夠找到的所有數據。例如,來自維基百科、紐約時報和其他公開可用的所有信息。 第二個組成部分是算法。算法利用LLM數據,來響應用戶提出的問題。如果我讓AI引擎來完成一句話,比如「狗在……跑」,算法會從LLM中檢索,查看這句話出現的次數,以及通常用什麼詞來完成這句話。然後,它會通過統計,給用戶提供最有可能出現的詞語。在這種情況下, 「馬路」而不是「鍋裡」,是通常情況下會出現的響應。 想要利用人工智能的公司,會從提出問題開始。例如,一家服裝公司可能會問「男士鞋最新的流行趨勢是什麼?」然而,僅僅通過提出這個問題,AI引擎就會知道,這家服裝公司正在考慮推出新款男士鞋,但這是該公司希望對競爭對手保密的信息。 在使用AI的各種方法中,有一種方法會產生尤為顯著的影響,那就是公司會上傳數據。比如上傳客戶反饋或歷史銷售數據,然後請求AI引擎找出對應的數據類型,並與LLM中的信息進行對比。然而,許多AI引擎將已經上傳的企業數據,添加到自己的LLM中,這樣當另一家公司提出同樣的問題時,就能生成一個透露這些數據的響應。儘管大多數AI公司,都出臺了政策和保護措施,來防止數據洩露的發生,但在最近的幾項研究中,60%~75%的公司已經禁止使用AI,因為他們認為這些保護措施尚不足夠。
04/04/2024

人工智能發展,將改變知識產權體系

世界知識產權組織(WIPO)的總幹事鄧鴻森認為:隨著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,知識產權領域也將迎來新的變革。 在海南召開的博鼇亞洲論壇2024年年會上,鄧鴻森告訴記者「人工智能的存在是為了促進和支持人類創新,而不是取代或摧毀人類。」 近年來,在音樂、藝術、攝影和寫作等領域,人工智能侵犯版權的訴訟案件大幅增加。 鄧鴻森表示,知識產權體系,並不是第一次面對重大技術變革的衝擊。在上世紀90年代,隨著互聯網的興起和電子商務的出現,也曾出現過類似的情況。 「我認為人工智能不會從根本上改變知識產權體系」鄧鴻森說道。為了應對人工智能帶來的挑戰,WIPO與來自193個成員國的代表,定期舉行對話。此外,WIPO還頒佈了兩項政策法規,幫助各國和企業應對這一挑戰。 「我們期待與不同的合作夥伴合作,包括來自中國的合作夥伴,從而向中國的人工智能企業家提供支持,並利用中國的實踐,來幫助其他國家」他說。 1973年,中國政府派出了首批代表團,參加WIPO會議,並於1980年加入WIPO。去年是中國和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合作的50周年。 成熟的生態系統 鄧鴻森表示,加入WIPO表明中國將創新和技術視為改革開放的重要內容。「在過去的50年裡,中國在知識產權領域,表現出了巨大的成長和進步。」 鄧鴻森表示,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產權申請國,申請內容涉及專利和商標,設計和地理標誌等各個領域。 2023年,中國提交了69610份專利合作條約(PCT)申請,是申請PCT最多的國家。鄧鴻森表示,其中大部分申請來自數字技術領域。去年,中國的電信巨頭華為技術公司,仍然是主要申請者,共有6494份公佈的PCT申請。 「我認為,中國在過去50年裡所取得的成就,包括從一個非常初級的階段,發展到現在擁有非常成熟的生態系統,並不是巧合或偶然」,而是因為中國一直高度重視知識產權」他補充說,WIPO很高興看到中國在這一領域所取得的發展。 在近期深圳和廣州的訪問中,鄧鴻森表示,中國企業越來越重視創新,並投入了大量資源進行研發。與此同時,地方政府還建立了「適宜的生態系統」,以鼓勵創新和創意。 鄧鴻森表示,隨著中國政府追求高質量發展,創新、技術和知識產權在下一階段的發展中,將變得更加重要。此外,中國還希望利用知識產權,來應對全球性挑戰,例如氣候變化,這有助於實現聯合國設定的可持續發展目標。
13/03/2024

輕量級大語言模型相繼湧現,AI競爭升溫?

上個月,美國科技公司OpenAI,推出了文本到視頻的生成模型Sora。此後,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,也開始著手開發輕量級大語言模型,為全球人工智能競爭格局,帶來了新變化。 輕量級模型,也被稱為較小的大型模型,指的是對參數需求更小的模型。這意味著它們相較於大型模型而言,處理和生成文本的能力會受到限制。 簡單來說,這些小的模型就像緊湊型汽車,而大模型則像運動型、多用途的豪華汽車。 今年二月,中國人工智能初創公司面壁智能(ModelBest Inc),推出了其最新的輕量級大語言模型,引起了人工智能行業的廣泛關注。 該模型名為MiniCPM-2B,參數規模為 20 億,遠小於OpenAI的GPT-4.0可以處理的1.7萬億參數。 去年十二月,美國科技巨頭微軟發佈了Phi-2,雖然參數規模僅為27億,但這款小型語言模型,能夠進行常識推理和語言理解。 面壁智能的CEO李大海表示「新模型在開源通用基準方面的性能,接近於法國人工智能公司Mistral的Mistral-7B,在中文、數學和編碼方面具有更強的能力。該模型的整體性能,超過了一些參數達到100億級別的同類大型模型。」 李大海還表示「不論是大型還是較小的大語言模型,都有各自的優勢,這取決於任務的具體要求,和它們的性能限制,但在人工智能蓬勃發展的環境中,中國公司可能會在小模型中找到一條出路。」 360集團創始人兼董事長周鴻禕,此前在接受採訪時也表示,要在當下打造出一個超越GPT-4.0的通用大模型,可能具有挑戰性。不過,雖然GPT-4.0目前「無所不知,但它並沒有深耕。」 他說「如果我們可以訓練出,具有特定行業數據的模型,並將其與行業內的其他工具整合起來,從而在該行業中取得卓越成績。這樣的模型不僅具備智能化,還將具備獨特的業務知識,從而變得無所不能。」 李大海表示,如果這樣的輕量級模型能夠應用於產業中,其商業價值將會巨大。他說「如果模型的參數規模被壓縮,運行時的計算過程就會減少,同時,這也意味著對處理器的性能要求會降低,並且響應時間也會縮短。隨著這類終端模型的普及,未來更多電子設備,如手機等,推理成本將會進一步降低。」
28/02/2024

華為雲順應AI需求增長,積極在歐洲與中東擴展業務

隨著生成式AI需求的爆發式增長,中國通信巨頭華為旗下的華為雲,亦正在開設新的數據中心,致力擴大全球影響力,希望吸引更多海外行業客戶。 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(Mobile World Congress 2024,簡稱MWC 2024)前夕,華為雲成功在巴塞羅納舉辦了一次雲峰會。華為高管在峰會上透露,公司計劃下月在埃及推出新的本地雲服務。目前,華為已在全球30個地區,設立了85個可用區。此外,高管還表示,華為還計劃在香港推出首個人工智能雲計算中心。 華為雲全球Marketing與銷售服務總裁石冀琳表示「在華為雲,人工智能是我們的關鍵戰略。我們正在為每個人、每個行業,構建一個堅實的雲基礎,以推動智能化的發展」。儘管ChatGPT等生成式AI服務,在中國市場備受歡迎,很多中國公司競相推出自己的大型語言模型(LLMs)。但華為堅持將自主研發的盤古人工智能模型,應用於工業領域。去年7月,華為發佈了盤古3.0版本,正式加入了中國雲服務市場的激烈競爭。華為一直在煤礦、鐵路等行業,積極推廣使用自主研發的AI模型。 華為一直在努力與傳統行業和企業,建立更深層次的聯繫,原因在於華為追求更多元化的收入來源,其在雲計算領域中的擴張正體現了這一點。 自2019年以來,美國對華為實施了多項制裁,並將其列入美國實體名單,切斷了華為與美國關鍵技術的聯繫,幾乎使華為在全球智能手機業務上取得的豐厚利潤遭受重創。但根據華為稱,在中國以外的區域,華為雲也取得了快速增長,2022年華為雲業務銷售額達到453億元。 華為輪值董事長胡厚崑,在去年12月的新年致辭中表示,華為雲業務在過去一年取得了穩步增長。根據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的數據,華為已成為中國第二大雲服務提供商,並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擴大其市場份額。去年,華為在土耳其和沙特阿拉伯,分別開設了新的數據中心,以進一步拓展其全球業務。